• 扫一扫,关注微信公众号

  • 扫一扫,关注微博订阅号

  • 扫一扫,下载客户端

【窑湾·记忆】轻醉:御酒绿豆烧
2019
12/05
来源

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 ? 唯有杜康。”酒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调剂,古往今来,多少文人豪客乘着酒兴写下了千古名篇。在著名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酒里,王羲之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序》,以及经典传诵的文章《兰亭集序》,李白号称“诗仙”,一多半诗是借着酒兴写的,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 ”、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”、“人生飘忽百年内,且须酣畅万古情”,杜甫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饮中八仙歌》,列举了八位酒中之仙。

在沂河、大运河、骆马湖三水环绕的古镇窑湾,植被与古树辉映,小船与碧水相融,古建筑的廊坊与清幽的小街和谐,游人与自然万物的相识,都为秋日中的千年古镇凭添了一些不可名状的诗情画意。踯躅于窑湾青石铺就的小巷,穿越着重门叠户的明清建筑群,拂去历史的尘烟,细赏古镇千古兴衰的画卷,心是美的,意也是美的。

除了古镇美景让人沉醉,窑湾的酒也是“芳气扰人是酒香”。著名的窑湾绿豆烧酒始产于清代康熙二年,即 1663 年,由窑湾籍皇宫御医将宫庭保健秘方带回家乡酿酒配制而成。窑湾绿豆烧酒在历史上曾有“金泊酒”、“辣黄酒”之雅称,追根溯源,早在明朝李时珍任皇宫御医时,就曾用珍贵药材配制宫廷保健酒,酒色棕绿,故称“绿酒”。窑湾绿豆烧酒以优质大麦、小麦和豌豆为原料,采用传统作坊酿造成大曲酒,配以红参、当归、杜仲、淡竹叶、虫衣、砂仁、栀子、藏红花等 40 余味中草药和冰糖、白砂糖,经过入缸静止沉淀,并让酒、药、糖慢慢溶为一体,至一定时间,即成绿豆烧酒。

关于窑湾绿豆烧酒,还有一则饶有趣味的民间传说。乾隆三十年(1765 年)正月,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开始了他临御以来的第四次南巡,返京时来到了窑湾古镇 。在窑湾籍进士陆士杰和大学士纪晓岚的陪同下微服私访窑湾,他们在船上饮酒,陆士杰给乾隆斟了一杯绿莹莹的绿豆烧酒。乾隆便问这是何物,陆士杰本想炫耀这是前明皇宫御酒,话到嘴边突然想起犯忌,便对乾隆说,这酒还没有名字,请皇上赐名。乾隆喝了一口绿豆烧酒,便觉口感爽美,因颜色如绿豆汤,便随口说了个名“绿豆烧”。当然这只是民间附会之谈,但由此可见绿豆烧酒在明清两代已颇有名气。

民国时期,窑湾达到了清末以来的繁盛状态,当时,这座古镇拥有 3 万多人口,建有商号、工厂、作坊等 360 余家。从东三省发出的货物经窑湾远销南洋、新加坡、台湾、日本等地,英国、法国、荷兰等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来此经商传教,美孚、亚细亚石油公司、五洋百货等外国公司纷纷进驻窑湾。他们将窑湾“绿豆烧”酒传入了欧美和东南亚等地,被中外人士戏称为“中国的白兰地”,一些专家学者亦称之为“东方的 XO”。

THE END